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莫言《檀香刑》读后感莫言《檀香刑》读后感假如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爱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檀香刑》好几天了,谈不上喜爱,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檀香刑》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常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爱他是正确的,哪有用这样的语言写小说的,说得不好听是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炫技吧,用围棋术语来说是力战派,非最高境界。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还是被小说吸引了,被小说里营造的炫丽世界所吸引。这部小说营造的世界一看就是虚构的、编造的、愚弄人的,名字就假得可以,赵甲、钱丁、孙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丙、孙媚娘,赵钱孙李地胡编的姓嘛,甲乙丙丁的胡编的名嘛,媚娘——没这个女人也,里面的情节也硬伤不少,假得可以,但是,编故事以及塑造人物的水平是特别高的,就是说一些细节特别典型和真实,这样,就像中国的喜剧,明知道现实生活中人物是不会那样唱的,但喜爱看,这也是莫言的高超之处。《檀香刑》对于酷刑的沉迷是特别令人作呕的,几乎达到赞美和歌颂的地步,让人怀疑对于法家的推崇,这是不是跟莫言从军的经受有关。小说对于德国军队的仰视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有批判的意识,但对西方文明的憧憬溢于言表,是不是向诺奖献媚呢?《檀香刑》对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也是特别明显的。这也是诺奖给莫言的赞美地方之一,或许莫言当年的向魔幻转向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诺奖情结,这种非中国本土化的写作方式让他的小说以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前在一般中国百姓中读者并不算许多,但却深得西方人的钟爱。因为《檀香刑》是比较早的作品,为了了解莫言小说更多的东西,搞清晰他为什么会获奖,我于是连续读他的《生死疲惫》,这部小说也获过许多奖,读了开头几十页,感觉语言没有那么装模作样的恶心了,平实许多,写作手法上却开头更露骨地仿照魔幻现实主义了,并融入中国古代的转世轮回民俗传奇。这就是我的读后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