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600 年前的 7 月 11 日,一支由中国人率领的庞大船队驶往未知的海域,其后又六次成行(从1405 年至 1433 年),比哥伦布航海探险早了 87 年,在世界航海史上重重地镌刻上了他的名字———郑和,他所到之处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文明,被后人称为世界航海第一人! 他的历史地位应当被世人充分肯定,功绩应当被牢记! 为何要下西洋 中国当时是封建社会向下坡缓慢发展的明朝,但由唐代极度鼎盛累积而来,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明成祖朱棣刚从侄子明惠帝朱允炆手中夺取政权(公元 1402 年),改年号“永乐”,为何要在三年后,即 1405 年遣郑和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加里曼丹岛,古称婆罗州:位于马六甲海峡东侧,马来群岛之北,是世界第三大岛屿)。 当时的中国经济在发展,松江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矿业、冶炼业、造船业也出现了繁荣。永乐帝适时而动,调整了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体现其治国方略的一个重大举措。 郑和和他们的船队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下西洋和政治夺权有关。据记载,朱棣在攻入南京金川门当天,惠帝和玉玺均不知所终。据说是凭借航海图亡命海外了,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追查惠帝。当然,这不足为信。 为什么选郑和 郑和原姓马,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 公元 1381 年,朱元璋派 30 万大军收复被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云南。在战乱中,11 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而遭阉割。19 岁时被送到北京追随燕王朱棣,因其在帮助朱棣登上皇位中立下功劳,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公元 1404 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能担负远航的重任和他的穆斯林血统有关。在第四次下西洋前,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穆斯林一向重视商业,具有从商和航海的双重传统。祖父和父亲到麦加朝圣的经历、勇气和献身信仰的精神,使幼小的郑和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稍大后,他就学会了划船、使帆,所有这些都培养了郑和大海一样的胸襟、气度和胆略,都为远涉重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宣德八年,62 岁的郑和在第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