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粗浅体会语文教学粗浅体会 语文教学在常人看来,似乎人人都可以做的,不就是教孩子认识几个字吗?这种偏见流行甚广。其实语文教学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确实很难。这是由于语文这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这门科学知识博大精深,广泛繁杂。所以要想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确实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下面结合自己 30 多年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体悟和看法,与广阔同行共勉。 老子在《道德经》里开篇言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借用此语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从字词句章到语修逻文却是如此;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那么语文教学这门科学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一、语文教学和哲学密切相关。 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伏笔和照应;形式和内容;人物的外在和精神;艺术创作和欣赏;情节的单线和复线;明线和暗线;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无一不渗透着相辅相成的一对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充满着哲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富有哲理的艺术内涵。假如把语文教学提高到哲学的高度,重新来认识语文教学就是艺术辩证法,就是哲学和语文教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这样就把语文教学升华到哲学的新高度,就会使语文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语文教学和艺术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教者对文章艺术化的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性、艺术性、欣赏性。所以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是一门既讨论、剖析创作规律和方法,又是欣赏、享受艺术美感的综合的一门艺术。这样从艺术的高度来欣赏和实践语文教学就会大不一样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或区别主要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从表面来看,在外行眼里,语文教学好象讲了一些与语文无关的内容,甚至于风牛马不相及,其实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非常人所不能讲到的语文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性质之外,还有其独具的特征。这些就是我要论述的核心。教者对文章艺术化的加工、提炼和升华,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变。教者口头语言的形象化、艺术化、哲理化决定了其感染力、吸引力和深浅度。这就要求教者不但是一个上乘的演说家,还需要是一个磁力十足的表演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制造者,还需要是一个艺术欣赏家和艺术评论家。教者不仅仅是语文艺术的再现者,更应该是把语文艺术在综合方面的再锤炼、再制造、再提升者。这里就凸显出了语文教学又不象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