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介绍法;2.讨论法 3.比较法。 媒体设计 投影仪: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2.比较阅读表格;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配乐导入语内容: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他被认为是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雄伟的计划的时候,1850 年 8 月 18 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老师导入: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1850 年 8 月 20 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 二、解题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葬词和悼词又都是在致丧仪式上的演讲词稿,因此,它们又都是演讲词。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可跟随轻声朗读。 ②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和文学知识的障碍。 ③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采纳三法分和四分法来进行结构分析。 三分法:采纳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第二部分: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第三部分: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四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