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德经读后感VIP免费

道德经读后感_第1页
1/7
道德经读后感_第2页
2/7
道德经读后感_第3页
3/7
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道德经读后感“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肯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许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化讨论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动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特别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洁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赶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唯恐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行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或许我们会悄悄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满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肯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公平,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武,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公平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公平的思想。在古时,老子就已经提出了人人公平的思想。这在现时仍有现实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意义。我们都在提倡人人公平的社会,而要做到人人公平,不能空喊口后,而是需要靠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公平,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是我们奉行的。这时,我们不仅概叹,怎么老子能预示将来社会的进展。就像马克思,预示到社会主义产生一样,这么具有前瞻性?读到这段,我不仅要为老子的独到眼光而敬佩。这也难怪林语堂说,“最终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5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擅长选择地方,心胸擅长保持沉静,待人擅长真诚相爱,说话擅长遵守信用,为政擅长精简处理,处事擅长发挥所长,行动擅长把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行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擅长自处而甘居下地“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德经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