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本讲主要讲述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的确立。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在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的同时,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信号1946 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3.标志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4.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5.表现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成立北约,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华约,以对抗北约3.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拓展提升]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3.核危机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巧学助记]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