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高考作文要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有个性色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就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议论的逻辑严密而言的,既要自然可信,又要出奇制胜,充分显示“独到之处”。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十分重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联想到落后,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联想到内在本质,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联想,可以拓宽思路等。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激发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发展智力,提高写作水平。联想与见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显得生动感人。培养训练自己在写作中的联想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联想因素,让自己懂得联想的本质、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是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限定运用某种联想的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高尔基说,文学创作就是“想象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文学作品写作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在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大胆想象。联想与想象,是写作中发散思维的动力。联想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所反映的内容与话题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则没有直接表面的因果联系,但与话题的某个角度或侧面具有共性;第三个层次则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凝聚着哲理性思考。想象,能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联想可以使我们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思维活跃。本文还谈到“虚构”,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虚构,可以培养和发展我们的想象能力,让我们的写作智慧飞得更高、更远。例文一有这样一则笑话:在小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争先回答:是鸡蛋,是太阳,是碗……在中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大家都低着头不愿意回答,就算是被老师喊了起来,也只是深深地沉默着……在大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大家回答,是一个圆。这看似一则笑话,其实给我们很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