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1)规范。从语法的角度来说,语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能有语病;从词汇的角度来说,使用规范的词语,切忌生造词语,尽量不用一般人听不懂的方言俚语,不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更不提倡文白夹杂。(2)准确。这是对语言首要的和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要恰如其分,确切无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但只有一种形式是最佳的。具体地说,语言准确体现在以下方面:语言能充分完整地表达语意;语意清晰,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遣词造句不绝对,不武断。(3)连贯。语言准确侧重于词语的准确,语言连贯侧重于语句的连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要衔接自然,要有一定的顺序。前后的语言呼应,而不能跳跃。(4)得体。有以下几点: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符合对象的需要;语言要符合特定环境的需要,符合特定的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语言要符合文体的需要;语言要符合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做到“语言通顺”,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尽量简单,句子尽量简短。有的同学觉得写长句子好玩,但又把握不好,出现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且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也常常容易让人搞不清楚。2.语言简洁,以少胜多。“简洁”的意思是“简明扼要”,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是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简洁”是通顺的最高形式。3.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接受对象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语言的更高要求是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考场作文中,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感染人。用词贴切,是指用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和事理增强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有变化,即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言环境变换不同的句式。一般说,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长句的特点是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散句的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在写作中,可以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