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囚绿记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1.课文可以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囚绿记”?2.请找出作者描写绿枝条的句子并加以概括:在作者眼中,那些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思维激活:找出句子,确定描写角度,概括特点。3.本文语言优美、清丽,和作者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1)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2)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思维激活:从艺术手法、含义以及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思维激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固执”“善意”“自尊心”等,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思维激活:在本文中,作者是将“常春藤”当作人来写的。因此要抓住“永不屈服于黑暗”来分析。自主探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章的内容,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思维激活:抓住文中的句子具体来分析,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句子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作用和效果。文法导析1.结构精巧,变化多姿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遇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的结构,形成了作品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着,甚至在第 9 段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是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放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由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章逆转,猛然收住,形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既揭示了主题又发人深省。“怀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2.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 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