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生于乱世,他是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词以其澎湃的爱国激情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独立高标。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苏辛”。 学习这两首辛词,一要了解辛词豪放的风格,二要体会词中蕴涵的爱国激情。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于北宋败亡后的 13 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 21 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归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 40 年,有近 20 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 20 多年间又有 37 次频繁调动。不论出仕或赋闲,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 67 岁赍志而殁。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和不平。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此时词人已 66 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