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 问题导学1.面对那一声狼嗥,人从眼前利益的角度思考,主观、自私、肤浅,而山则从生态利益的角度考虑,客观、无私、深刻,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那样思考”呢?2.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两个方面探究一下“狼的嗥叫”和“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3.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与一般介绍自然、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文章有何不同?自主探究我们曾经自豪地宣称,我们人类是自然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改造自然方面,我们人类取得了许多成就:我们可以使河流改道,可以使飞船上天,可以深入海洋,也可以踏上月球。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受到自然的报复,在自然的威力面前表现得非常无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正人和自然的关系呢?文法导析1.崭新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本文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讨论的是生态平衡的大问题。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改变角度,围绕一声狼的嗥叫,讨论狼对鹿、对牛羊的意义,狼对大山的意义,让狼和大山来回答环境的保护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可谓新颖独特。2.深刻的伦理观念与哲理化的语言。本文语言深含哲理,用大山的思考、狼嗥的对抗,来回答生态环境问题,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作者从狼的一声嗥叫中听出了大自然的悲哀,也听出了人类的悲哀,也从狼的垂死的绿的眼光中看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人在与狼的对抗中无疑充当了一个生态谋杀者的角色。在利奥波德看来,不仅人与人、人与社会间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与自然也存在这种关系,人们的滥杀、滥捕、滥伐、滥牧,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3.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文中多处用了排比,一连串的排比加强了行文的气势,表达了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感到痛心的强烈情感,并呼吁人们与大自然和平相处。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发散思维 举一反三《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用了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文笔简洁传神,裹挟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表达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段即写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请选取一种景物,运用发散思维法,写一篇 300 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