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 19 世纪 70 年代后期欧美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3.了解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组织形式。4.学习与掌握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5.学习与认识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6.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7.学习与掌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与了解第二国际的建立、初期活动及其作用,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2.通过学习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同机会主义的斗争,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组织形式和面临的任务等方面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正确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2.通过对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第二国际的建立2.列宁主义的诞生●教学难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及其产生的根源●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结构理解教材重点与难点。2.列表法:通过列表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加深理解第二国际组织形式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时代产物。●教具准备1.投影仪2.有关资料和图表●课时安排一课时●从容说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亚、非、拉美人民掀起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同时,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二国际的建立,二是列宁主义的诞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分三大部分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要了解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作用四个方面。第二,要了解第二国际的产生及其活动。包括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历次国际会议的内容和后期修正主义泛滥与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第三,要了解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它既是俄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 19 世纪晚期用心 爱心 专心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了抗击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洲、非洲、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