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赏析 辛弃疾简介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主题词或关键词:宋词体裁:词 年代:南宋 原文 清平乐 middot;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赏析] 这首小词近年来各种选本多已入选,有的选本还有简单说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劲。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我却以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我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现将拙作《读词散札》第十二则转引如下:辛弃疾《清平乐 middot;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我以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退一步说,即使读者不同意夏先生和我的关于醉里的讲法,则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总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内容总结(1)清平乐·村居赏析 辛弃疾简介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