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1.2 四时田园杂兴优质课教学设计 1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喧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珍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1、初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有读的不好的地方,适时的加以指导或是范读。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各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