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因阅读而生》读后感阅读,一个对于我们而言就不能再熟悉的词汇,当我们是学生时,就跟阅读打交道,不仅是中文的阅读,还有英文的阅读,不过后面还跟着两个字:理解。没错,阅读理解就是我们平常接触阅读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当学生的时候还是从事了老师行业,即使是数学学科,也需要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做应用题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要能读懂题。也就是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题目当中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刚刚说的这些是从我们的行业出发,简单的与阅读一词进行一个联系,我们今日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这一题型,而是把阅读作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来探讨。最近我就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梦想因阅读而生》这一本书,现在说一说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本人的感受。 拿到这本书,你就会有读下去的欲望,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一本大部头的巨著,把你吓倒。它像是一本小册子,还未翻开它,简单估算一下,也就二百来页,打开检验一下,确是如此。相比一般的书籍,它要细长一些,就像我们旅游时在一些景点拿到的导游图。这就给人一种阅读起来并不费劲的感觉。打开检验一下,也确是如此。 根据序言我们可知,本书中的内容都是从朱永新先生近 7 年的微博中摘录而来。微博我们都知道,有 140 字的限制,所以这不到一百四十字的一篇微博,每句话都可以说是字斟句酌。本书二百三十多页,也就是意味着大概有二百三十篇微博。从七年的微博当中筛选出二百三十余篇,那么我想能留下来被出版的每一篇都是精华,是朱永新先生希望我们看到的。 翻过序言,就是目录,从目录的设计上,我们可以明白朱先生的一个逻辑,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美好的童年一定有好书相伴、一个温暖的家庭处处溢满书香、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漂亮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同一本书,同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编排的一个逻辑顺序:第一章先是总述,从个人的精神发育与阅读的关系出发,剩下的几章则是由小到大的一个递进顺序,从一个人的童年,谈到家庭、学校、城市、民族乃至世界。从章节安排上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每个章节的第一篇都是名人爱读书,如同正文一样,同样是寥寥数语,便使得高尔基、巴尔扎克、孔子、摩根等人爱好读书的形象跃然纸上。名人大家的养成是有着多种因素的,但是爱阅读,肯阅读,勤阅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