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第 70 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 米=()分米 1 分米=()厘米 1 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 1 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 1 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 1 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 1 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 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 1 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 毫米有多长。 3.认识 1 厘米=10 毫米 (1)1 厘米是这么长,1 毫米是这么长,(老师比划),你们知道 1 厘米和 1 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 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 1 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 1 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老师领读一遍)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 厘米=10 毫米。 4.教学例 1 (1)教学例 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 0 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老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 70 页的例 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 0 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