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 2 课《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 2 分钟)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难点);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重点)3. 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难点)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用说明】 一、基础知识(7 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答案 D解析 A 项“栉”应读“zhì”;B 项“溯”应读“sù”;C 项“圮”应读“pǐ”。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答案 A解析 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聚集。流露:(思想感情)不自觉地或含蓄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1基础案 (25 分钟)学生查资料自学讨论、相互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答案 A解析 B 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 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 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那么必然是苦难在营造着国民之性格和公民之精神。一些重大的灾难正是以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