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二章第 4 节的内容,本节知识的学习需要两个课时,本节课属第一课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一次重大的拓展和升华,也是下一节课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必要准备。所以本节知识在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身动手和思考探究到问题实质的好习惯,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整个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2、重点和难点 难点:初中学生认为电源电压是固定不变的,而事实上电源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压是变化的,这里有一个强烈的认知冲突,彻底更新观念,并让学生知道由于电源存在内阻,所以闭合回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二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高中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知识储备(初中学习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技能、思维方法方 面等都得到一定 锻炼,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思考从而探究到问题的实质。三 学生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电源电动势,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电压;知道由于电源存在内阻,在闭合回路中电源 两端的电压要随外电路的改变而改变。2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另外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源,开阔学生视野。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内阻的探究要让学生知道看问题要由表及里,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外电路改变引起电源两端电压的变化,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四 教法与学法1、实验探究法:实验是学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方法,最具有说服力。2、启发式法:在结论得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跳跃。五 教学流程 (一)、引入提出问 题:如图 1、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伏特表的读数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初中学生认为电池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认为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在向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伏特表的读数不变。可是在滑动滑片时,事实上伏特表的读数在改变 。这是为什么呀?怎么样去解释呀?当大家感到迷惘时,教师及时引导:学完今天的内容,大家自己就可以解释。(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