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囚绿记课标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②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① 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②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思想和情感目标:①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②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学习,完成预习自测及自主学习的内容,然后合作探究,理解情感及文中重要的句子。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 年至 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 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 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 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