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 2014 年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学习目标】1.理解种群的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 课前预学案 一、课前必背1.生长素产生部位: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果实成熟。2.赤霉素产生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可用于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3.细胞分裂素产生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常用来保持蔬菜鲜绿和延长储存时间。4.乙烯产生部位:植物各部位,可以促进果实成熟。5.脱落酸产生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二、教材助读1.通过阅读教材 p60 相关文字,完成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2)调查方法① 样方法②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 的动物。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① 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②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③ 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5.性别比例:种群中 数目的比例。16.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和 。三、预习自测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 20—40 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 (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一个夫妇只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