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3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3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3/3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学》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的第一课,是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在端正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字音、通假字、文言实词;3、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第 1 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三、教学方法诵读教法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复习初中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2、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2011-2012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