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资源的利用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章显联 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中资源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能改善师生关系。而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有多个着力点,其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隐性资源。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疑问,提出的问题,也指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性偶发事件,也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若对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若处理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麻烦”。本文拟就数学课堂数学中如何利用“问题”资源,择辑几则供同仁赏析,借鉴。一、学生提出的“问题”系统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而学生思维活跃,每个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不尽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却对课堂教学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类的问题,教师要把它当作课堂教学资源来利用。事例一:已知 求证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教师运用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完成了不等式的证明,正当该师想引入另一个新题时,一学生问道:以上几种方法比较麻烦,我观察得到如下一种解法: 同理 所以 但又该证法中我觉得所证不等式有点异样——“大加大”当然比“小”-大,该师一际窃喜,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让学生进行探索,反问道:“同学生们能不能进一步提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学生探索: 对进行扩大,有些说:扩大两倍或三倍或四倍,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教师最后归纳小结:解决上述问题,实际上是确定参数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恒成立,因此只须求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而 右边最小值为 4 即 当且仅当成等差数列时,不等式取得等号。该师没有就止罢休,而是动情地说: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结果,它凝聚着我们探索的艰辛和获得发现的喜悦,那么我们能不能再大胆猜想,对上述结果进行再推广?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得到如下结论:(1)推广四个数,若 则当且仅成等差数列时,等号成立。(2 推广 n 个数若,则当且仅成等差数列时,等号成立。事例 2:若为锐角, , 求的值。教师用该题本意是锻炼学生灵活应用能力,但一学生却直接观察后发现:这样的解根本不存在,因为但该教师很不乐意,训诉那位学生说“你能学会使用公式就不错了,尽会胡思乱想”。在事例一中该教师没有因学生的“意外”发言而轻易打发,而是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利用这一隐性资源引导学生去探索,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