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选择题解题的关键点例析近几年高考政治试卷中,单项选择题的题目均表述为“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也就是说,在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可能不止一个,但只能选出一个最切题的,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是最佳选择。从教学实践看,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学生易丢分。其实,解答这类选择题还是有章可循的。结合 2004 年江苏高考试题分析,就不难看出,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准确理解题意,比较题肢间的区别,比较题肢与题干的关联度。通过比较,作答是容易的。例 1(江苏卷 2004-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分析] 本题 B 项和 D 项明显与提干无关,易排除。A 项和 C 项究竟选谁,考生难把握,因为题目的含义他们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误选 C 项的考生较多。题中古语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其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显而已见,应选 A 项。例 2(江苏卷 2004-21).中国有 13 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析] 题目是引用温家宝总理访美时陈述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有 13 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一基本事实明显不能表明AB 项,但能引申出 CD 项,因为 CD 项都是围绕这一基本事实讲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说的是怎么做,是动态描述,后者表明的一种社会状态,是静态描述,由此很难确定选择那一项。再将 CD 项与题肢的关联度做比较:由题干引出 C 项我们应怎么做无懈可击;而引出 D 项值得推敲,决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文化科技的人口的等多种因素,其中根本的因素是经济的即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所以由题干引出 D 项不是完美无缺的,故排除 D 现,选择 C 项。例 3 江苏卷( 2004-22).近几年来,“要富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