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第二课时 苏教版必修 3一、疑难问题探析 1、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1—8 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 B.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 C.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 D.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13. 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 D.仁者播其惠 4.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三、【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2、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