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教学重点、难点(1)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和)你会给“和”字组什么词?人与人之间讲究“和为贵”,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1)检查读四字词语(2)聊课文内容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二、学习新课板块一: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4、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板块二: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文,找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2、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1)、既然璧这么宝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蔺相如机智、聪慧……)(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慧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3、让我们接着沟通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1)课件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 2 到 8 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