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歌赏析 河北省的民歌历史源远流长。多少年来,河北民歌扎根在冀州大地,扎根于广阔的人民群众中间,吸取了宝贵的资源,色彩斑斓,既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中经典的曲目有《茉莉花》、《小白菜》、《放风筝》、《对对花》等等。河北省的民歌在全国的地方音乐中具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许多民歌不单单在河北省内流传,同时也在其他各地广为传唱。其中《小白菜》就是一首在全国广为流行的民歌,近乎妇孺皆知的一首。还有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插曲《北风吹》,就是作曲家张鲁吸取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乐材料来创作出的。作品情文并茂,曲词相通,带给观众极高的审美情趣。所以此曲代代传唱,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一、多样的地理环境河北省北部是高原和燕山山脉,中南部是平原,东边是渤海,西部有太行山脉。环境位置丰富,这就是河北民歌诞生的摇篮。 河北牧歌和山歌来自冀西北的塞北高原(承德、张家口),歌曲旋律感觉徐缓持久,气度宽广,洒脱豪放。众多美妙的山歌的自然就来自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麓的人们。别具一格的渔歌例如:《渔家乐》、《拉网调》等许多优秀作品就是源于生活在渤海海滨(冀东、唐山、秦皇岛)的渔民们。 冀南(邯郸、邢台、衡水)的民歌因靠近河南,所以就多含有豫剧的特点。 而民间说唱相对集中的地方就是冀中(保定、石家庄),上述地区的说唱艺术和曲艺都是受了当地民歌的影响进展而成的。与此同时,它们的平仄和押韵法律规范对当地的民歌的旋律和特点也有不小的反作用力。二、多样的地区方言北部地区的秦皇岛和承德地区靠近辽宁,其方言有相当一部分东北方言的特点,北部民歌的风格也受到东北二人转特点的影响。同样是处在北部的唐山地区则有自身特色的方言,乐亭的皮影和大鼓,还有评剧等传统艺术对民歌也有很深的影响。例如《茉莉花》、《放风筝》、《捡棉花》等等作品都有显著的唐山方言特点。冀南的邯郸、冀中的衡水和石家庄西部的井陉就可分别体会到河北、山东、山西的方言的特点,当然民歌同时也会受到上述方言和戏曲的影响,地域风格浓重、风味十足。三、河北“对花”的艺术特色 河北的气候环境是一年四季清楚明白,月份与花是有相当联系的。而人们的生活和花也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四个季节的花儿也具有鲜亮的季节特点。“对花”是河北人民庆祝佳节时候演唱的小调歌曲,旋律明白、流畅自然,常常使用对比句式前后应答,旋律节奏常常仿照民间音乐中的锣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