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三十六小(三)七班王嘉穆家长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也是一个人事业成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社会影响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家庭应该怎样做呢?一、家庭认识的不够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二是在生活上,今日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家长在千方百计地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的同时,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三是在思想上,今日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四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 “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忙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二、把责任推脱给学校 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有许多地方在许多时候对学校教育是一种促进和转化,甚至超过学校教育的效果。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