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近城小学 周学萍新课程改革犹如缓缓春风,让沉闷多年的中国基础教育焕然一新。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快的遨游,尽享数学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思维越来越灵活,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并且深得老师的喜爱,成为向上分化的一极;但也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始终是数学课堂上的“听众”、“观众”,原本就很脆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成为了向下分化的另一极.智力条件和生理发育程度等固然是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发现内向的学生难以融入活泼的课堂,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了,每单元测试在 85 分以上的优生占一大部分,在 60——70 分之间的学困生占一小部分人,还有个别不及格。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虽然始终是存在的,但分化时间提前,分化距离加大,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课堂上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很难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因此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两级分化如此严重呢?经过仔细分析,我找出了以下原因:1、老师方面(1)新教材给老师的进展空间大,挑战也就大了,老师要花时间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讨论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无暇顾及学困生。(2)新教材内容丰富,涉猎面广,但重要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采纳螺旋上升方式,教学时老师没有把握准教学要求,肆意拔高,要求了解的内容被拔高为理解或掌握,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3)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就低不就高”。老师认为学困生掌握了,整个班级的学生也就掌握了。目前提倡开放 以上学生掌握了,就觉得所有学生都掌握了,所以改变教学方式之后,教学目标是“就高不就低”了。2、学生方面实施新课程以后,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沟通的机会多了。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结果优生学习效果较好、更优,而学困生则因其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在沟通中的获益也是微乎其微,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较差、更困难,老师课堂上较难实施分层次教学,课后也不去及时弥补,致使不少学生掉队。以学困生为例,以前他们可能在上课 20 分钟后还没有听明白,但到下课时有一点点懂了,回家以后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