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大附中 2014 高中政治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4学习目标知 识目标⑴ 识记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⑵ 理解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⑶ 运用 ○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能 力目标使 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法指导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知识链接误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有些事物现在不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被认识。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例如黑格尔,他主张“绝对观念”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第二性的,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认为,尽管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但思维是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维内容的内容了。就是说,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是主张可知论的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有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他们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先秦时的天道观,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汉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隋唐时期的天人关系。柳宗元、刘禹锡继续了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柳宗元提出天无意识,不能“赏功而罚祸”,天地起源于元气。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天与人不相预”等观点,反对天人感应论;《周易》描绘了宇宙起源的壮阔图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在西方: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泰勒士向我们展现了水成说宇宙发生论;赫拉克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