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了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政策【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唐、清两个朝代教师:请大家谈谈印象中的唐、清两个朝代是什么样子?教师总结:大家通常会用“盛世”、“领先”、“繁荣”等词汇描述唐,而清则用“衰落”、 “与世界差距拉大”等意思来表述,从同学们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两个朝代的发展状况迥然不同,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很多,当然经济因素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那么他们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否相同呢?(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轻松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集,一入市集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 ——教材 23 页“……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都采取重视农业发展,歧视商人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我们通常称为“重农抑商”,那么,同样以“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的两个历史时期,为何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来探讨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 琴瑟和鸣引入图片:战国时期战争图教师:在战国这样一个冷兵器时代,要获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师总结:士兵数量及后勤保障教师: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谋士,你会向统治者提出什么建议?屏幕展示:重农抑商1、 概念:2、 提出:秦——商鞅变法教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商鞅变法的效果怎样呢?材料引入:商鞅的重农政策,吸引了三晋之地的大量农业人口迁至秦国,既增加了人口,又扩专心 爱心 用心1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商鞅通过强制性的抑商,一方面将流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