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意象。2.过程与方法:朗读、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预习案(10 分钟)【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过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反复诵读。2.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Ⅰ。教材助读: 1.作者: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2.《再别康桥》的背景:本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1928 年 11 月 6 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 7 月底的一个夏天。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索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的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所谓“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因诗人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的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后来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安,诗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游康桥的切身感受。3.相关连接:“新月诗派”形成于 20 年代中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源头是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于 1923 年北京发起成立的“新月社”。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成为“新格律诗派”。Ⅱ。预习自测熟读课文,读准字音1.青荇( )榆( )阴 沉淀(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