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3、掌握和运用特殊句式。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会运用文言知识,应对高考文言文。Ⅰ。教材助读:1、关于《战国策》的知识课文节选自国别体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刘向(约前 77—前 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2、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 222 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 年破燕,公元前 222 年灭燕。Ⅱ。预习自测初读课文,理清字词。王翦( ) 长侍( )足下 拜谒( ) 樊( )於( )期 戮( )没 揕( )其胸 切齿拊( )心 淬( ) 濡( )缕 忤( )视 徵( ) 瞋( )目 陛( )下 卒( )起不意 箕( )踞( ) 被八创( ) 夏无且( ) 目眩(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 5 分钟时间认真阅读第一二段,尝试自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