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 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假如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 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化的、思路清楚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 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 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假如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假如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假如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 假如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开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纳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爱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 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