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我自 1982 年毕业任教以来,教过多种版本的师范类教材,也教过卫校教材,高中 教材(以下称为旧教材),卫电教材,都感到系统性、规律性、层次性比较明显,是因为上课已经习惯于这种模式的缘故,还是不适应模块教学的方法, 本次新课程模块教学,总让我感到有许多不适应。一、教材方面的不适应1.知识广度,难以承受。虽然化学必修 1 和必修 2 模块各有四章内容,但每一章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相互之间连接不够紧密,总感到比较零散。 化学新教材两个必修模块与旧教材的比较必修 1 模块必修 2 模块章标题各节内容旧教材位置章标题各节内容旧教材位置一.从实验学化学1.实验方法第十五章一.物质结构1.元素周期表第五章 1.2.32.元素周期律2.物质的量第三章3.化学键二.化学反应1.物质分类初中二.反应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第一章 32.离子反应第一章 22.化学能与热能第十章 43.氧化还原反应第一章 13.反应速率与限度第九章三.金属及化合物1.金属的性质二、十一章三.有机化合物1.甲烷第十二章2.重要金属化合物十一章2.乙烯和苯3.金属材料3.乙醇和乙酸十三章 2.44.营养物质第十四章四.非金属及化合物1.硅第七章 2四.化学与资源开发1.金属矿物和海水2.氯第四章 12.资源利用 环保3.硫和氮第 六 章 2.3 、第八章 1.24.氨 硫酸 硝酸从对比中不难看出:新教材两个必修模块的八章内容包含了旧教材十五章的内容,和一些应用性知识,一年要上两年多的内容,难怪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迫于完成教学进度,学生紧跟进度,难以消化接受。2.内容深度,难以把握。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授课,不作进一步的分析、训练、加深,给学生的大脑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忘记,对后续学习有影响,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问题在于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就要重修。如果进行适当加深和拓展,课时紧张,无时练习,师生都感到疲惫不堪。3.实验安排,不够理想。新课程中实验安排的呈现方式如下:模块章演示实验数量科学探究必修1一粗盐提纯、SO42-、Cl-检验、分液、萃取、溶液配制5电解水二离子、中和反应、离子反应条件、3胶体性质三Na 与 O2 和 H2O 反应、Al 与酸碱反应、Na2O2 与H2O、焰色反应、Al(OH)3制取与性质10Fe与H2O 、 Na2CO3和NaHCO3.Fe2+、Fe3+检验四H2SiO3制取、Na2SiO3阻燃、H2在 Cl2燃烧、Cl2的漂白性、Cl-检验、SO2 性质、NH3 性质、Cu 与H2SO4反应9NO2性质必修2一卤素单质间的置换、钠在氯气中燃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