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会“倾听”,收获“精彩人生”》当前,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同学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大声叫着:“我来说,我来说……”或是一个同学刚说了一个错误答案,老师、同学给指了出来,片刻之后,另一个同学兴高采烈地发言,竟然又重复刚才那个同学的错误。或者,老师提出了作业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的,却总有那么几个人“偏向虎山行”,老师的提醒他根本没入耳……凡此种种,不由得引起我的反思: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发了言,却因紧张或思维临时受阻而被那些课堂活跃分子硬生生打断,便再也没有勇气继续下去,甚至会更沉默,从而就会出现由少数活跃者包揽课堂的局面。显然,这与全员参加原则是相背离的,而后两种现象则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教学的今日,在鼓舞学生敢说能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商讨争辩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让倾听的训练、倾听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除了善于表达之外,善于倾听也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在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时,能静下心来听别人把话说完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而就学习本身来讲,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应算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合作学习中,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从别人的发言中摄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使自己的学习少走弯路,使自己的发言更精彩,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综合学习小组内的意见,然后反馈给老师和同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培育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的:一、明确要求,强化听的意识小学生的智能进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我总是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同样也喜爱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