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巴斯德征服狂犬病》_学习方法网 ---------------------------------------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1881 年,巴斯德和他最出色的助手、法国细菌(jūn)学家埃米尔合作,发起了对狂犬病的进攻。狂犬病是流行于狗、猫、狼等动物中的一种疾病。人一旦被病畜咬伤,狂犬病毒就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经过若干天的埋伏期后便会发作,患者数日之内便会死亡。因为这种病毒破坏人的中枢(shū)神经系统,病患者幸免于死的极为罕见。它和鼠疫(yì)一样,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令人谈“犬”色变。 巴斯德经过五年孜(zī)孜不倦的讨论,终于研制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并在狗身上试验成功。但是,疫苗是否适用于人体?从人体驱逐狂犬病魔的武器真的找到了吗? 1885 年 7 月 6 日,一位名叫梅斯泰(tài)尔的小男孩儿,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巴斯德实验室。他被疯(fēng)狗咬伤了。 两天前,梅斯泰尔一个人去学校时,一条狗朝他扑过来。九岁的孩子无力自卫,被咬翻在地之后,只顾得用双手捂住脸。一位泥瓦匠手持铁棒奔过来,从疯狗的嘴里救出了满身血污的孩子,把他送回家中。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孩子的母亲立即带着儿子直奔巴黎…… 巴斯德望着这个全身有十几处伤口的孩子,不禁犹豫起来。 这位勇敢的科学家在科学的征途中一向是所向披靡(mǐ)、无所畏惧的。然而,今日,他生平第一次犹豫了。他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小梅斯泰尔的生命吗? 巴斯德请来维尔皮昂博士和格朗谢博士进行会诊。两位博士认为,从伤口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孩子肯定受了感染。换句话说,死亡似乎不可避开。巴斯德怀着极度疑虑的心情,决定用在狗身上试验成功的办法给孩子治疗,从 7 日开始,天天给孩子种疫苗,疗程为十天。 在开始进行这项惊心动魄(pò)的尝试的那天晚上,小梅斯泰尔拥抱了“亲爱的巴斯德先生”之后,安然睡去。可是对巴斯德来说,那却是残酷(kù)的一夜。他失眠了。他惊魂(hún)不定,焦虑万分,甚至对自己长期积累的实验成果也失去了信心,幻觉中以为梅斯泰尔马上就要死去了。 7 月 16 日,治疗结束。十天里一共给小梅斯泰尔接种十二次。由于过分焦虑,巴斯德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同意在女儿和女婿(xù)的陪伴下,到法国中部山区去休息几天。然而,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小梅斯泰尔。每天早晨,他都是忧心忡(chōng)忡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