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3.能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速。【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特别提示]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2)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1)填图: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2)画图: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3)完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①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①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② 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②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受力情况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特别提示] 三种力的不同特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