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 教材、学生分析: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整个力学的基础。课本在建立这一概念的时候实行了符合认知规律的呈现形式——从特别到一般。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思维难度并不大,因此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的科学概念,以促使其思维的成长。为此课本做出了以“观察讨论-实验探究-作图练习”为活动主线的安排,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建构物理知识,以充分体现“以知识训练智力”的教学理念。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实验探究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如何在保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沉下心来,针对物理情景进行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从而促进其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成长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二、 教材的处理:1、 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认识力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 通过使物体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的相互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的意识 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培育严谨法律规范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难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难点)3、 教学内容调整:我将教材的第五个问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调整为第二个问题,之所以做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看上去学生较能够接受,其实要克服生活中“他打了我,我没有打他”的不完整的前概念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克服这一个问题我想从力的定义中进行语词分析,紧扣概念的内涵,抓住力的基本特征,以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②这节课由于有两个活动,时间安排上有一些紧。我原来考虑将“活动 8.7”改为有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演示其余学生观察讨论的方法,但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对概念的领悟和自主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最终决定还是保留自主探究,而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前。这样就把力的示意图作为最后一个问题,到时可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取舍,以留给课堂一定的伸缩空间。三、教学设计的思想:物理是一门培育人的思维,进展人的制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着眼于物理思维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