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探究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策略本节课是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对学生来说能量的流动是一个新问题,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从而得出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结论。“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 ”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进入这部分学习之前,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是必要的,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制约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能量流动的过程”的教学中,可给出学生某个具体的捕食食物链,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能量在食物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