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专题提升(二)1.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观点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观点二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2.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1)马克思研究时期 太平天国初,马克思曾期望:“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1862 年,马克思却写道: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太平军就是中国人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2)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评价过高、歌颂过烈的倾向: 例如认为这场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不仅打击了封建势力,而且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1978 年以来,开始纠正将农民起义片面拔高的做法,与此同时,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天朝田亩制度》等问题作了重新探讨,也出现了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3)改革开放新时期还原真相、力求公正评价的新倾向:这一时期出现了这种倾向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把太平天国与近代农民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破过去神化鬼化的误区,真实地还太平天国运动本来面目。二是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全面认识太平天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三是从空想社会主义新视角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是反对清王朝残酷压迫剥削的平均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实践。3.五四运动齐卫平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思想变动与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一文中,就五四时期新型政党和新的社会政治力量的产生以及新的道路的选择等三个方面,与五四前后思想变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齐卫平认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内循环式发展轨迹被打破,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第二,在道路的比较中,经历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