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惠阳中山中学 徐秀章一、教学目标设计:1. 认识领域:(1)了解计算机病毒得概念,知道它就是一种人为制作得程序。(2)了解计算机病毒得一般特征、传播方式。(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得危害。(4)知道防治病毒得方法。2. 操作领域:(1)能够利用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了解病毒得有关信息、防治病毒得某些方法。(2)懂得常用杀毒软件得使用。(3)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3. 情感领域与扩展目标:(1)通过本章节得学习,负责任地、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得能力。(3)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得培育。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什么样得危害,以及如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三、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病毒、后门、木马、肉鸡等名词术语。四、教学策略设计:1 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得学习任务与要求,学生经过努力在完成任务得过程中掌握有关得方法与技巧,以达到教学目标。2、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借助互联网,根据教学任务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另外,在老师设计得课件里已对每个步骤得操作过程录制成演示文稿,该文稿在局域网上共享,当学生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自主浏览课件、自主学习操作。3、分层教学:课件上设计了供学有余力得学生学习得“高手之路”栏目,让学生能按自己得实际情况学习较深层得相关知识。4 课堂评价设计:让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得综合素养。五、教材分析本节结合信息安全简单介绍了一下病毒与病毒防治软件得使用,由于计算机与网络得广泛使用、病毒得日益变种、病毒对信息安全得危害越来越严重,各种病毒得变种越来越多,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得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得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与使用计算机良好得习惯。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对知识得理解,注重团队得合作,提升学生各方面得素养。六、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计算机基本知识,对网络有较浓厚得兴趣,但对计算机病毒得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得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得认识,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而且学生来自各间不同环境得中学,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得学生根本不知道“病毒”、“后门”、“肉鸡”为何物,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一些病毒得种类、危害与杀毒软件得使用。由于计算机与网络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