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教案

人教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教案_第1页
1/2
人教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教案_第2页
2/2
3* 现代诗二首1.会认“巢、苇、罗”等 6 个生字。2.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2.诗歌意象分析。1 课时《秋晚的江上》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 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 年 2 月 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三岁。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驮着、翻、掉、妆成。6.从景色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一瞬间的高兴之感流露出来。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到朗读中去。《花牛歌》一、新课导入过渡:见过了秋晚的江上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