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HPM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

HPM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_第1页
1/14
HPM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_第2页
2/14
HPM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_第3页
3/14
HPM 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1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编者按】 本刊自 2025 年第 5 期开始,陆续刊发了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 3 则针对中学的 HPM教学案例,深受老师们的欢迎。本期,我们来分享金惠萍、王芳老师的讨论成果。金惠萍,王芳(浙江省义乌中学,322000)摘要:对数的进展史大体上可分为简化运算思想的形成、对数表的发明、指数与对数关系的发现3 个阶段。随着计算工具的不断变革与普及,教材的编写略去了对数进展史的前 2 个阶段,导致学生缺乏对对数产生背景的了解,难以领悟其中的“算理”。沿着对数的进展脉络,把前 2 个阶段也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行了一次历史的“重构”,通过“感受运算之繁”、“发现数表之妙”、“享受用表之乐”、“体验查表之缺”等环节,促进了学生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对数表的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来自学生的认可。关键词:HPM 对数 概念教学 教学设计 反馈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1 中,对数概念是通过人口增长模型 y=13×1.01x,在已知底数和幂值的条件下求指数的问题引入的。这种引入方式结合实际问题,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对数讨论的必要性,揭示了对数与指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保持《基本初等函数(Ⅰ)》这一章的系统性。尽管如此,对学生而言,对数毕竟是一种新的运算,它的表示及运算规则都是之前所不熟悉的。在对数概念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对对数价值、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不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对数;二是盲目套用对数运算法则,出现如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 之类的错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对数产生背景的了解——未能领悟其中的“算理”,接受起来自然比较困难。英国数学史家福弗尔(J.Fauvel,1947~2001)认为,这种透过指数的定义方式太过于抽象和形式化,非但“无法带给学生任何的启蒙”,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在对数概念学习上的“内在洞察力的丧失”。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教材在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中,特别介绍了“对数的发明”,供学生了解对数的进展史。但从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关注,而很多老师则常常因为课时的限制而未能将之纳入到课堂内,他们都辜负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能否寻求一种既不挤占教学时间又能清楚地诠释对数的“算理”,既不至于让本节课异化为“数学史课”又能够还学生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HPM视角下的对数概念教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