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复习(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一章 绪论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讨论心理现象发生、进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 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2、什么是祝由疗法?“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进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进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 。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张仲景与身心调理: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伟大医学家,首创六经辨证,所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这部著作反映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他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 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 张仲景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