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PPT课件目录•生理学循环概述•心脏与血管系统•血液与淋巴系统•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目录•排泄系统与代谢废物排出•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对生理学循环的调控01生理学循环概述生理学循环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和功能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循环过程。定义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功能定义与功能010203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和传导机制,对生理过程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节。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和递质等,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对远处的靶器官产生调节作用。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局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生理学循环的组成部分ABDC维持内环境稳定生理学循环能够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适应环境变化通过生理学循环,生物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生长发育生理学循环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协调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活动,促进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保障生命活动生理学循环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它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理学循环的意义02心脏与血管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位置和形态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圆锥形,大小约等于本人拳头。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和房室瓣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心脏的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可随心脏的收缩而扩张,使血液得以连续流动。动脉系统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容量大,可储存大量的血液。静脉系统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血管,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好,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的分类与功能心脏的泵血作用01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02血管系统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流阻力和血流量,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和组织器官的灌注。心脏与血管系统的协同作用03心脏和血管系统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当心脏输出量增加时,血管系统通过扩张来降低血流阻力,保持血压稳定;反之亦然。心脏与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03血液与淋巴系统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等。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如扁桃体、脾脏等)。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参与免疫应答,维护组织液平衡等。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的结构03营养物质的运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供给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所需的营养。01血液与淋巴液的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淋巴液在淋巴系统中循环,二者通过毛细血管壁和淋巴管壁相互渗透。02免疫细胞的迁移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应答。血液与淋巴系统的相互作用04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呼吸道肺呼吸肌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同时提供气流通道。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通过收缩和舒张驱动呼吸运动。主要呼吸器官,由肺泡和肺间质组成,负责气体交换。如胸膜、纵隔和胸廓等,协助完成呼吸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膜进行O2和CO2的交换,O2从肺泡进入血液,CO2从血液进入肺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和CO2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进入肺泡,实现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过程与机制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为机体提供O2和排出CO2,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维持生命活动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