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老师读本》的读后感 1500 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学校为老师赠送的《现代老师读本》(人文卷),也记得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又觉得很苦闷。因为这不是一部小说,更不是什么故事,实在是不太喜爱看,也担心看不懂而领悟不了其中的涵义?但是一篇一篇地拜读之后,多少领略到了一点(人文卷)的精彩。 欲立人则先立己,面对现代教育的挑战,《现代老师读本》的主编之一钱理群说,现代老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制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是他们最基本的信条。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建构独立的个体人格,而且要培育现代公民人格。“立人”的教育就绝不是跪着的教育。代表着对老师职业的重新认识,对老师思想精神的重新塑造。 现在的老师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进展的个人。”因此,现在的老师需要进行思想的再次塑型,重新在思维中树立真、善、美的绝对维度。 作为老师的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应当是一个善于剖析、善于反思的思想者。做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事后要进行反思、提炼经验、总结不足。就如我们平常上的每一节课,课后一定要进行分析,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应该如何调整,这样才会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的老师。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老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假如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化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老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老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难以成为名师,但假如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老师假如不会反思,不能成为思想者,只能靠别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就丧失了教育的资格,他的教学行为就不可能具有制造性;同时,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也就不可能从教育中获得愉快。因此,老师一定要成为思想者。 作为老师我们自己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天天在课堂、办公室之间忙碌,几经铃声大作,几度疲乏无力。辛苦着,麻木着,无异于知识的传声筒。老师要什么?有人说,老师工作稳定,待遇不错,“老师也是人啊!”这样的老师一年年在年级间切换,丰富的是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