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大事年表之五1819 年 发现同晶型现象,即不同物质形成明显相同结晶的现象;以及多晶型现象,即同样物质能够形成不同结晶的现象,说明矿物晶体的类质同像和同质类像(德国 米修里)。 1820 年 分离对人体有强烈生理作用的番木鳖碱、金鸡纳碱、奎宁、马钱子碱等重要生物碱,被用于医药(法国 佩莱梯)。 1822—1823 年,德国的维勒和李比希分别制得化学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异氰酸银及雷酸银,与定组成定律有矛盾,后瑞典的柏齐力阿斯解释为由于同分异构现象所引起。 木炭作为脱色吸附剂引用于精制甜菜糖,开始了吸附剂的研究和应用,后在战争中用作防毒吸附剂(法国 佩恩)。 1823 年 最先制得化学元素硅(瑞典 柏齐力阿斯)。 制成硝基纤维素,即为棉花火药,这是第一个无烟无残渣的火药(瑞士 布拉康纳特)。 首次提出正确的油脂皂化理论(法国 柴弗洛尔)。 提出理想气体的绝热压缩与绝热膨胀的状态方程(法国 泊松)。 1824 年 提出容量滴定的分析方法(法国 盖,吕萨克)。 1825 年 提出用铜作船底,通过加入锌片以防止船底腐蚀的方法,这是金属电化防腐的萌芽,但因加速了船底对海洋生物的吸着而未获应用(英国 戴维)。 1826 年 发现化学元素溴(法国 巴拉)。 1827 年 首次提炼出纯铝(德国 维勒)。1828 年 发现化学元素钍(瑞典 柏齐力阿斯)。 从无机物制得重要有机物——尿素,和已能制草酸等事实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有机物的“生命力”学说(德国 维勒)。 1829 年提出化学元素的三元素组分类法,认为同组内的三元素不但性质相似,而且原子量有规律性的关系(德国 多培赖纳)。 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法国 盖·吕萨克)。 1830 年 发现化学元素钒,并发现铁中含钒、铀、铬等元素后,可改善铁的性质,开始了合金钢的研究(瑞典 塞夫斯脱隆)。 1831 年 首先应用接触法制造硫酸(英国 配·菲利普斯)。 1833 年 提电化当量定律,为电化学及电解、电镀工业奠定理论基础,开始应用阳极、阴极、电解质、离子等名词认识到离子是溶解物质的一部分,是电流的负担者,揭示了物质的电的本质。并把化学亲和力归之为电力(英国 法拉第)。 提出固体表面吸附是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这是催化作用研究的萌芽(英国 法拉第)。 首次分得可以转化淀粉为糖的有机体中的催化剂,后人称之为(淀粉糖化)酶(法国 佩恩)。 1834 年从所有木材中都分得具有淀粉组成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法国 佩恩)。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