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安全按语按语:讲到安全,有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目前从人类健康和生存的角度,又提出了餐桌安全,然而餐桌上的化学污染直接危及餐桌安全。它们主要来自铝制品和塑料餐炊具、面粉中的化学添加剂、蔬菜中的残留农药、饮料及调味品中的有害物质。一、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目前我国生产的酱油主要有 2 种: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前者用大豆或豆饼及面粉(小麦或麦麸皮)蒸熟经发酵加盐水制成的液体,含蛋白质、氨基酸、糖分、食盐等。其味鲜美,一般加由饴糖或蔗糖熬煮而成的深褐色粘稠液体或粉末,即酱色。配制酱油是以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质(如大豆)所得液体加入食盐水以及焦糖等食品添加剂制得的液体调味品。据 2001 年 3 月 14 日羊城晚报报道,一些不法商贩用人发、动物骨骼、血块为原料,以工业盐酸为催化剂配制而成水解酱油。其生产过程为动物水解液加入食盐、色素、香精和水,内含氯丙醇致癌物。重庆市 2001 年发生的有毒酱油事件把市民搞得人心惶惶。一些不法商贩用生产胱氨酸的废液,即毛发水兑制的有毒酱油投放市场。这种毛发水中含有铅、砷等有害物质,食用以毛发水兑制的酱油,可致人惊厥,甚至可诱发癫痫病症。为此,2001 年国家正式实施关于酱油、醋的标准规定,自 2001 年 9 月 1 日起所有酱油、醋必须标明制作工艺是酿造还是配制。据业内人士介绍,从感观上,粮食酿造的酱油一般为棕红色、酱香味浓郁,倒在杯里易起泡沫,且起泡时间越长证明酱油质量越好,其口味以鲜香为特点。粮食醋本身有一种特殊的醋香味、不刺鼻、口感较甜、甜而发酸、不发涩。而假醋有强烈刺激味,是由冰醋酸兑制的。二、瘦肉精加热不被破坏1998 年 1 月 26 日山西朔州的特大假酒案使人至今心有余悸,2001 年频发的“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更是使人难以忘怀。浙江省余杭市于 2001 年 1 月 10 日有 63 人因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中毒入院抢救,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心跳加快、战栗、头疼恶心等症状,在当地送检的红烧肉肉汤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出不同浓度的“瘦肉精”,据了解,猪肉来自当地的农贸市场。同年 11 月 7 日,广东河源市也发生同样的中毒事件,是养猪户非法使用含“瘦肉精”的饲料喂育肥猪而致。“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也称氨哮素、克喘素,化学名称为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可用做兴奋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素,为一种强效激动剂,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医疗上用于哮喘。20 年前,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