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普通高中从教十余载,我深深地悟到一个道理:高效的课堂不是老师讲得最好的课堂,而是学生学得最好的课堂。因为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以成为建设高效地理课堂的关键。一、“问题教学法”的构建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教材知识点问题化,高考考点试题化,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以问题为中心,以共同探究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萌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1、“问题教学法”的支点: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预设生成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让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认真倾听、主动思考、善于表达的良好品质和习惯。2、“问题教学法”的重点: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以问题统领知识首先,应确定将哪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一般情况下,单一的、陈述性的知识不是问题设计的主攻点,程序性知识、层次性知识(描述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更具有问题设计的意义。每节课都有学习的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就应围绕其展开。如在教学“山地的形成”中褶皱山的形成时,褶皱、褶曲、背斜和向斜的定义不需要着力设计问题,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应成为师生教和学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要考虑将知识设计成什么样的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的设计要瞄准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紧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要设计循序渐进、形成梯度的问题。尽量少设计非此即彼的问题,特别是要删除那些与教学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精简教学语言、清洁教学时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教学“低压(气旋)”这一天气系统时,教师可对应这一知识点设计以下系列推进的四个问题(1)什么叫低气压?(2)据中心气压低推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还是下沉气流?(3)中心的气流上升后,四周的空气会怎样流动?(4)在北半球,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怎样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