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2)分布不平衡性:南多北少。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大部分是北方城市。3.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1)我国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流量稳定且季节变化较均衡。(2)地理位置优越:流经三大自然区,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温馨提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贫富,主要看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大小。而径流量大小和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流域面积大小有关。二、南水北调工程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①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② 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③ 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东线工程范围内土壤易发生盐碱化。(5)东线工程范围内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温馨提示]南水北调工程的不利影响毕竟是局部的,应该预先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教材 P66 活动]1.(1)东线方案的优点是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缺点是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抽水北送。(2)中线方案的优点是沿途可以自流;缺点是沿途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3)西线方案的优点是沿途可自流...